泵的配管設計規定
1、總則
1.1 本規定適用于石油化工裝置中泵的配管設計。公用工程的泵的配管設計也可參照執行。
1.2 泵的配管設計除執行本規定外,尚應符合有關配管材料等級的設計規定。
1.3 當泵制造廠對其配管有特殊要求時,應滿足制造廠要求。
2、泵的配管
2.1 泵的一般配管原則
2.1.1 當泵布置在管廊下面時,進出管廊的配管管底距地面凈距除應滿足泵的檢修外,不應小于3.5m。
2.1.2 輸送腐蝕性介質的管道,不應布置在泵和電機的上方。
2.1.3 水平吸入管道要避免由于熱膨脹而形成“袋形”。
2.1.4 泵的配管要有足夠的柔性,泵口承受的反力必須在允許范圍內。輸送高溫或低溫介質時,泵的配管要經應力分析,配管形狀和長度應在熱應力允許范圍內。
2.1.5 配管時要考慮泵的拆卸,公稱管徑小于或等于40的承插焊管道在適當的位置需設置拆卸法蘭。
2.1.6 泵的吸入管道應滿足泵所需凈正吸入壓頭(NPSH),管道盡可能短和少拐彎。當管道長度超過設備和泵之間的距離時,應請工藝系統進行核算。
2.1.7 幾臺并列布置的泵的進出口閥門應盡量采用相同的安裝高度。當進出口閥門安裝在立管上時,一般安裝高度為1.2~1.3m,手輪方位應便于操作。
2.1.8 泵的基礎高出地面不應小于0.2m,其具體高度應根據泵進口處放凈管的安裝高度確定。
2.1.9 對輸送可燃液體和有毒介質的泵,泵的放凈管應按P&ID圖要求設計,不得采用明溝排放。
2.1.10 往復泵的泵端和驅動端的管道布置不應妨礙活塞及拉桿的拆卸和檢修。
2.1.11 為使泵體少受外力作用,應在靠近泵的管段上設置合理的支、吊架或彈簧支、吊架。
1)泵的水平吸入管或泵前管道彎頭處(垂直時)應設可調支架,見圖2.1.11-1和圖2.1.11-2?! ?/p>
2)不帶底座的管道泵進出口管道支架應盡可能接近管口,見圖2.1.11-3。
圖2.1.11-3 管道泵支架
3)并聯泵出口管固定架的一般位置見圖2.1.11-4。
圖2.1.11-4 并聯泵出口固定架示意圖
4)泵出口后的第一個彎頭處或彎頭附近設吊架或彈簧支架。當操作溫度高于120℃或附加于垂直的泵口上的管道荷載超過泵的允許荷載時應設彈簧吊架,見圖2.1.11-5。
圖2.1.11-5 泵出口管支架示意圖
在缺乏制造廠提供的數據時離心泵垂直接管管口上的允許最大荷載,見表2.1.11。
離心泵垂直接管口上的允許最大荷載 表2.1.11
5)為防止往復泵管道的脈沖震動,泵出口管道第一支架應采用固定架,管架間距應比一般管架間距小些。
2.2 離心泵的配管
2.2.1 泵的吸入管道
1)泵吸入管道在滿足熱應力的前提下盡量短且少拐彎,在任何情況下入口管道不允許有袋形。
2)雙吸入泵的吸入口要設一段至少有3倍管徑長的直管段,對大型泵則直管段長應為5~7倍管徑,見圖2.2.1-1。
圖2.2.1-1 雙吸入泵入口管配管
3)當雙吸入泵的配管為上吸入時,不必考慮本條第二款所要求的直管段。垂直管道可以通過彎頭和異徑管與吸入管口直接相連,要求盡量短,見圖2.2.1-2。
圖2.2.1-2 雙吸入泵入口管配管
4)為防止引起氣蝕,吸入管要絕對避免有“幾”形“氣袋”。入口處偏心異徑管的安裝方向:水平或從下面抽吸時異徑管的斜邊在下面(頂平),當泵是從下面吸入,吸入管是垂直的,異徑管的斜邊應朝上(底平)見圖2.2.1-3。
圖2.2.1-3 泵吸入管道上的異徑管
5)當泵吸入管較長時,最好設計成一定的坡度(i=5‰),當泵比容器低時坡向泵,泵比容器高時坡向容器。
6)根據P&ID圖要求在吸入管的切斷閥和泵口之間安裝臨時性或永久性過濾器,過濾器的型式和安裝見圖2.2.1-4。
第一種做法 ? ? ? ? ? ? ? ? ? 第二種做法
藍式或錐形過濾器
第三種做法 第四種做法
直角式過濾器
圖2.2.1-4 泵入口管道過濾器示意
7)當泵的吸入口和排出口在同一垂直面上時,為便于安裝閥門,進出口可用偏心異徑管或兩個45°彎頭增大進出口管間距,見圖2.2.1-5?! ?/p>
小頭和45°彎頭
圖2.2.1-5 增大泵進出口管間距的做法示意
8)在泵入口和切斷閥之間的最底點設放凈閥,排出物經漏斗排至地下污水管道,如需回收排出物至低位槽時,則應另設地下管道。
9)泵體上的放凈口應配置放凈閥或根據制造廠家要求配管,以便在停車檢修時排放。
10)當泵從中心線以下抽吸時,應在吸入管端安裝底閥,并加注液管口或加自引罐抽吸或加真空泵抽吸,見圖2.2.1-6。
(a) 加底閥的做法示意????????(b) 加自引罐的做法示意
(b) 加真空泵的做法示意
圖2.2.1-6 離心泵抽吸時配管示意
2.2.2 泵的出口管道
1)泵的出口管道要有一定柔性,特別是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必須經過應力檢查,根據熱應力的大小來確定管道的幾何形狀。
2)為防止泵的流體倒流引起泵的葉輪倒轉,泵出口一般都裝有止回閥。升降式止回閥只能安裝在水平管道上;旋啟式止回閥、旋啟對夾式止回閥可安裝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但安裝在垂直管道上時流體方向必須是從下往上;雙板彈簧對夾式止回閥可安裝在水平或垂直管道上,流體方向可以自上而下,但最好是自下而上。要注意在安裝對夾式止回閥時,出口方向必須設短管,不能與切斷閥直接連接。
3)泵出口的切斷閥和止回閥間用泄液環放凈,如果管徑≥DN100時也可在止回閥閥體上鉆孔裝放凈閥。見附圖1-1(a)。
4)泵出口壓力表安裝在泵口和止回閥之間的短節上,也可安裝在出口異徑管上。壓力表接管要有根部閥(即切斷閥),壓力表表頭朝向操作面。
5)泵出口管道一般應配異徑管,當排出口在上部時,應配同心異徑管,當排出口在側面時,一般取偏心異徑管,斜邊在上面(底平)。
第2.2.3條 泵的輔助管道是根據泵本身運轉要求而設置的,一般有下列幾種:
1)密封油系統:一般是自身循環,起密封、冷卻和潤滑作用,油從泵出口引進密封系統,然后進入泵內與輸送液混合。當泵本身輸送的介質不能起潤滑作用或含有固體顆粒時,要另外配密封油系統。
2)冷卻水系統:冷卻水經軸承、填料函,然后排出。
冷卻和密封系統的配置要根據泵樣本和技術要求進行配置,管道應盡可能緊湊,布置在泵兩側的基礎上面。
第2.2.4條 泵的特殊管道是指暖泵管道、蒸汽平衡管道、壓力平衡管道、循環管道等。這些管道如果需要應由工藝專業表示在P&ID圖上。
1)暖泵管道:在輸送200℃以上高溫流體時,為防止啟動備用泵時驟然受熱使泵發生故障而設置暖泵管道。備用泵啟動前先開暖泵閥門,使熱流體經過備用泵的泵體返回入口管,待溫度升高后再開啟備用泵,見圖2.2.4-1。
注:實線位第一種做法,虛線為第二種做法。
圖2.2.4-1 暖泵管道示意
2)防凍管道:在輸送易凍和凝固的流體時,為防止備用泵結凍凝固,可采用配置設有限流孔板的防凍循環管道,使流體從備用泵的防凍循環管道經泵體返回入口管,見圖2.2.4-2。
圖2.2.4-2 防凍管道示意
3)壓力平衡管道:操作壓力較高,閥門前后壓差較大,閥門口徑較大時,往往不易打開出口閥,應考慮設旁通以平衡閥門前后的壓力,見圖2.2.4-3。
圖2.2.4-3 壓力平衡管道示意
4)蒸汽平衡管道:此管道用于在常溫下飽和蒸汽壓比大氣壓高的液體產生的氣體靠自身浮力重新回到吸入罐,以免氣體進入泵內使泵發生氣蝕。這種輔助管道配置時應盡可能直、短和少拐彎,特別是立式泵,由于筒內產生的氣體易集聚在泵內,必須考慮平衡管的配置,見圖2.2.4-4。
圖2.2.4-4 蒸汽平衡管道示意
5)循環管道,當實際需要量低于泵所允許最小揚量時,特別是低沸點液化烴類,為使泵能平衡運轉,應設循環管道。循環量小時,可以由泵出口管接到入口管上;循環量大時,應接到吸入容器上,以免因液體循環過程中溫度升高使蒸汽壓增高而引起氣蝕。見圖2.2.4-5。
圖2.2.4-5 循環管道示意
2.3 往復泵、齒輪泵的配管
2.3.1 對于這類容積式泵,為防止超壓發生事故,一般在出口切斷閥前設置安全閥。安全閥出口接到泵入口切斷閥前或閥后,如果泵自身帶有安全閥,則不再另加。
2.3.2 減振:往復泵、往復式計量泵等出口管易產生脈沖式振動,特別是在出口管徑較細時,振動更為嚴重。配管時應考慮在靠近泵出口的管道上安裝減振緩沖罐。
減振緩沖罐的安全位置是這樣的:如泵出口管道上有冷卻器時,減振緩沖罐安在冷卻器下游;如果管道上有流量計時,則安裝在泵與流量計之間;如果輸送介質溫度高于180℃時,減振緩沖罐的連接管要有3m左右的長度,此管段不保溫,見圖2.3.2-1。
圖2.3.2-1 減振緩沖罐的安裝示意
2.3.3 往復泵、齒輪泵的入口應安裝管道過濾器。
2.3.4 當采用蒸汽活塞泵時,蒸汽進口切斷閥前要設凝水排放管。蒸汽排出管要少拐彎,并在可能積聚冷凝水的部位設排凈管和疏水閥,以防止凝水進入汽缸產生水擊。
2.3.5 在泵和第一個容器之間的進出口管道上的≤1?。保病ㄖЧ埽òǔ隹诠艿郎系膲毫Ρ恚┙涌诟啃柙O加強連接板,以防止管接口振壞。
附圖1-1 端部吸入、頂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
平面
注:虛線為另一種走向
剖視
附圖1-2 側向吸入和排出泵的配管
附圖1-3 端部吸入、頂部排出泵的典型配管
(帶永久過濾器)
附圖1-4 旋渦泵的配管
旋渦泵配管注釋:
1)泵底座泄液管接至漏斗。
2)裝臨時過濾器
3)泵吸入和排出管旁通,閥門常閉,泵處于備用態時用。
4)若管口距離太近,無法安裝閥門時,可用彎頭增加兩管間距。
工藝50管道119設計204工藝 · 目錄上一篇火災爆炸的危險性下一篇導熱油管道設計(一)